关注身边事
  • 蒙一堂秦玉东当选民族医药协会副会长,将保护蒙医非遗项目和推动“走出去”

  • 作者:每日简报   信息来源:每日简报 
  • 2022-11-28 14:38 收藏
  • 蒙一堂 秦玉东 蒙医非遗
  • 近日,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500多名会员代表和理事通过视频参加会议。本次会议上完成了对新一届理事会负责人的选举。其中,蒙一堂首席专家、北京蒙一堂院长秦玉东当选副会长。

    秦玉东副会长(左二)

    根据公开资料,中国民族医药协会是由国家民委主管的医药卫生类社会团体,为国家一级社团,成立于2007年9月5日,其坚持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继承、弘扬民族医药传统,坚持发掘、整理、宣传和推广民族医药。协会现有理事(会员)单位覆盖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会员民族成分有蒙古族、壮族、回族等19个民族。

    “感觉身上的担子和责任更重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当选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副会长的感受时,秦玉东对记者感叹道。他表示,此前他的工作重心主要在蒙一堂与蒙医蒙药的传承、推广和创新上,之后将更为宏观的为中华民族医药体系做贡献,关注更多有价值的民族医学,为其献言献策,争取发展空间。

    在去年因为一则“神医”视频爆火全网,直接推动公众改变对于蒙医的认知,摒弃曾对蒙古大夫的偏见后,秦玉东并未止步,他对记者表示,接下来他有多项工作要推进,第一,弘扬民族医药古老文化,主动保护非遗项目;第二,挖掘整理民族药精髓,继续推动蒙医标准化,让蒙医更多地“走出去”。

    积极主动保护非遗项目

    在谈到蒙医的历史时,作为达尔罕王府宫廷御医第十八代传承人,秦玉东感慨颇多。他告诉记者,蒙一堂的先辈们曾为孝端太后、孝庄太后的家族——达尔罕温都尔王府保驾护航,达尔罕宫廷医学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2015年,《达尔罕王府针术》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秦玉东为指定传承人。而在近期,蒙一堂所独创的《阴阳五元五布平衡疗法》也同样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非遗名录之中,秦玉东成为两项非遗项目的指定传承人。

    所谓阴阳五元五布平衡疗法,秦玉东解读道,这是一种医学思辨思维,同时也是治疗步骤。意指一润二通三排四补五平衡。五元五布疗法将蒙一堂宫廷派医药与临床治疗经验有机结合,同时,秦玉东强调,五元五布疗法不只是药物治疗,还要结合食补、生活方式改变等。

    对于两个项目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传目录,秦玉东表示,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这是对蒙医,对达尔罕宫廷医学世代流传的高度肯定;另一方面,非遗,代表着濒危,在如今中华民族医学崛起复兴的时代,作为传承人应当积极向政府献言献策,为少数民族医学争取更多倾斜政策,同时也应当尽全力推动少数民族医学的推广与传承。

    推动蒙医“走出去”

    除了要积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外,在谈及中华民族医学当今发展方向和存在问题时,秦玉东坦言,中医药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瑰宝,在多方原因综合之下,过往历史中有兴盛,也有衰落。而对于现代社会而言,阻碍中医药进一步推广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医药强调的“一人一方”,诊疗的个性化和精准化会让中医药“走出去”难度提高。

    由此,蒙一堂创造性的提出“一人多方”。这项工作在秦玉东的母亲,第十七代传人韩金莲在任时已有推进。2000年开始,蒙一堂走出了植根多年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走进呼和浩特市,与内蒙古大学高分子及蒙医药研究院合作,共同开发蒙一堂祖传蒙药,彼时,内蒙古大学委派10名博士生对韩金莲的临床诊断及用药进行系统学习,并协助韩金莲对蒙一堂经典专治糖尿病的药剂进行研究与开发。

    在秦玉东接管蒙一堂后,对于蒙药标准化的研究仍在延续。秦玉东介绍称,他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会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分析,依据病症开具不同的处方,这些处方可以进行组合,这意味“一人多方”。同时,这些对症分析的经验也被他总结后在蒙一堂内部推广,蒙一堂的医师借而能够实现问诊与开放标准化,大大提高了接诊患者的承载量。

    另一方面,要实现“走出去”,不止需要标准化,也要体现在地域上。作为少数民族医学,秦玉东认为,蒙医在许多疾病诊疗中有突出效果,并非少数民族独有的医学,值得向更多地带进行推广与延续。

    蒙一堂走出内蒙古,始于2008年,蒙一堂收购了位于密云中关村经济开发区的北京太真子生物制药开发有限公司及附属药厂,并建立了北京蒙一堂蒙医门诊部,此后,2016年在首都北京市中心东城区建立了北京蒙一堂蒙医诊所有限公司及所属蒙一堂医馆。

    谈及日后规划时,秦玉东向记者透露,未来,蒙一堂将在华南地区开设分店,由于蒙医在肝病治疗中的突出效果,将在不久后在广东地区开设肝病诊疗中心。